【资料图】
“非物资文化遗产就在咱们身边,如村规乡约、家谱家训、传统手艺、消费习俗、农耕谚语、乡间曲艺等等,这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,我们大家都有责任悉心保护。”8月27日,作为济宁市文化名家、济宁市兖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、驻镇第一书记服务队副队长徐月强很是兴奋,他正为40多名乡村文化专管员进行非遗知识专业培训,这意味着他的非遗保护队伍在不断壮大,群众性非遗热正渐成气候,辖区内非遗保护工作也会更加得心应手。
自2021年起,济宁市组织文化名家志愿服务队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基层文化所站等,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,让文化“两创”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徐月强作为文化名家的其中一员与众多名家一起实施了戏剧、曲艺、书画、文艺创作、摄影、非遗文化传承等十多个项目的专业培训与推广普及,深受群众喜爱。“兖州文化底蕴深厚,兖绣、泥塑、木雕、花棍舞、道勤五谷画等非物资文化遗产特色鲜明、影响深远,已成为兖州的标志性文化符号。深入挖掘整理非遗,让群众喜爱、保护非遗任重道远,我责无旁贷。”徐月强表示。
文化名家们嘴上吆喝更是亲力亲为,沉到一线挖掘整理,寻找非遗传承人,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建档立项、积极申报,培训队伍、教育群众的神圣使命。构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织架构,成立了队伍,建立了台账,实施了项目,打造了兖州历史文化展览馆主阵地,推动非遗从“传说”到实景、从场馆到群众身边。为推动非遗活起来、动起来、用起来,在徐月强等文化名家们的建议下,兖州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了非遗传承功能厅,实施了兖绣、剪纸、面塑、吹糖人、雕刻等16个非遗传承项目,免费为非遗爱好者培训,每到节假日本地群众甚至周边县市区非遗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。四年来,开办课程240多场,吸纳学员112名,上千名群众成为非遗忠诚粉丝。
徐月强承担了100余万字的《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》整理、编撰和30余项兖州非遗项目申报文本、专题片解说词等撰写工作,其民族民间文化研究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群文理论研究等论文100余篇,分别获得国家、省、市级奖项。2021年以来,徐月强利用驻村第一书记的独特优势,组织开展“文化大讲堂”“非遗宣传”进基层宣讲活动,带领文化馆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普查、调研,培训成立了乡村文化专管员队伍,辅导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保护、宣传引导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、非遗项目、民俗文化在基层的传播和传承,非遗“热”由政府传导给了基层群众。
“过去打铁匠敲击点节律、铜锅锡壶修补技巧、红白事上的礼仪等等,这都是非遗项目,发现了就做好文字记录、拍照录像、收集实物标本等基础性工作,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、美轮美奂,坚持不懈、久久为功,文化自信将会成为文化感悟和自觉,启迪心灵、培根铸魂,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和无穷魅力。”这天的非遗专业培训活动结束后,徐月强总结道。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王洪玮 报道)